【快来看】一场街道上移动展示的艺术展 原创

作者:艺术人人网 阅读量:1203 2023-01-04



2019年3月31日下午,首届重庆国际实验影像双年展“时间之镜“特别计划五”镜中民间——想象的共同体“在四川美术学院黄桷坪隆重开幕。



镜中民间——想象的共同体




     王林——这次展览主要围绕“镜中民间——想象的共同体”。影像是一种实践性的呈现,如果老百姓来看影像,一个展下来怕是要看好几个小时甚至一天。所以说影像展览还是有更多实体性的体现。而今天借用实体把影像带出展示厅、带出校园,进入黄桷坪艺术区,以广告车的方式,让周围的群众对这种实验艺术或者说是影像艺术进行观看观赏,让艺术群体与黄桷坪周边的居民群体共同参与完成影像艺术,这是一种突破性的冒险性的挑战,是一种创新性的历史,将艺术介入文化社区、进入居民日常生活的展览模式是艺术存在的一种进程表现。所谓“镜中民间——想象的共同体”,旨在通过人们自己的想象构建所在的群体中的一种认知感,突出影像艺术的实验性、个人选择性和阐释的多样性,构建不仅仅是属于艺术家群体的一种想象共同体,更是艺术家群体与民众群体两者联系的一种认知感。


 


       曾途——本次展览意图将艺术植根于黄桷坪社区文化现场,将学院室内外展示场地、民间艺术机构和当地社区居民生活空间加以连接和再次创新。我们所了解的从静态影像到动态影像、从图文印刷传播到视频网络传播,影像艺术不仅成为艺术创作的前沿阵地和实验领域,而且成为当代视觉文化信息本身,同时也是自媒体个人话语权的组织方式,日益对传统形态精英话语和专业话语产生巨大的社会影响力,使艺术家必须改变传统的方式和思维模式。这次从影像到境像的改变,不仅是媒介方式的变化,更是自我认知方式和文化建构方式的改变,“镜中民间——共同的想象体”是一次全新的突破,把实验艺术带入社区,带到人民群众的眼前,不再是局限在展览馆、学校等地方。影像在重构今昔历史关系的同时,亦在重铸艺术家处理物我关系的选择性,加上时间、空间的维度,即意味着对事物表象的穿越,以揭示充满矛盾冲突的社会真相,把其艺术带入现实,不再是群众所无法接触、理解的.



     

       胡燕子——这我所策划的版块是“时间之镜”双年展的特别计划五,希望以一种全新的方式去打破传统陈规的展览。本版块题目为“镜中民间——想象的共同体”,由艺术家群体和黄桷坪当地居民合作创作作品,讨论技术进步引发的,全民生产时代的影像景观。技术变革带来了社会现场的极速演变。这个世界的真实性在技术浪潮的冲击中,被重新构建。智能手机已经成为“人类的一个新器官”,影像创作不再只是专业人的特权,举起手机,拍摄生活早已成为每个人的日常。海量的图像影像被生产出来充斥在网络端。这些民间影像,来源在生活中,生产者是普通人,传播路径是网络自媒体,呈现了世界的丰富性和复杂性,以及这个时代的群体面貌。而被大量点击率推上热点的短视频内容,事实上是观众群体对民间的主观“想象”。本版块希望籍此讨论到,全民影像生产中,影像生产行为对生产者自我认知、群体面貌的塑造。因此本版块中,由12位艺术家与黄桷坪居民组成的在地创作小组,以手机作为工具,围绕“想象的共同体”展开短视频创作。黄桷坪的餐馆老板、网红棒棒、铁路旁的居民、网上的黄桷坪抖音达人,都加入了艺术家们的创作队伍,用艺术的方式,发出自己的声音,展示自己的生活。这一次,街头广告车和抖音快手等自媒体平台将会是艺术家和居民们无处不在的展厅!



采访环节




1.为什么要强调老百姓参与,那老百姓在这个过程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这又说到了我们这个版块的副标题了,叫“想象的共同体”,所有的共同体,都是基于共同的想象、共同的意义系统建立的关联,才在一起的。就比如说,当我们说“我们是中国人”的时候,其实是有一个关于身为中国人共同的一个想象的。同理,当我们说我们是重庆人、如果我们是艺术家群体、我们是黄桷坪居民等,都是带有对那些自我身份的认知、判断和想象的。

     首先是黄桷坪作为一个想象的共同体。

     黄桷坪是全中国少有的,既有民间社会又能讨论哲学讨论艺术的地方;既有极强的在地性日常,又有开放的国际化交流;这里的审美非常的多元,它一直为自由留了缝隙。重庆作为建国以后的工业重镇,亲历了这个国家的现代化城市化工业化演变,黄桷坪作为重庆老工业基地更是生动记录了这一切,以电力系统、码头系统和铁路系统的工人及其家属为主发展出来的社群结构,是这个国家在上一个发展阶段的典型社群结构。在这种背景下,所有生活在黄桷坪的人都是基于共同历史背景、文化环境关联在一起的想象的共同体。

      第二个想象就是关于艺术家的群体的想象共同体。

黄桷坪和其他老工业基地不一样的是,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起,就开始有艺术社群在这里生活、创作,以四川美院和几家民间艺术机构为核心聚集的艺术家们带来了国际化交流,形而上的思考,同时又与本土的民间日常和谐共生。黄桷坪艺术社群的审美和价值判断极具时代代表性,从收租院、伤痕艺术到卡通一代,他们似乎一直生活在风头浪尖上,敏感的对每一次社会变迁作出反应。这使得“黄飘”艺术群体成为中国当代艺术的历史见证者和塑造者。因此艺术家作为共同体也是一个想象的共同体。

艺术家群体和黄桷坪当地的居民群体系统,是黄桷坪的主要人群。这两大群体是共处在黄桷坪这个物理空间中的,那么就引出了本次策展的组织方式,邀请艺术家群体和居民区两个群体组成创作小组,进行深度合作和交互。

      也就是第三层的共同体:艺术家与居民的合作的想象共同体。

虽然在传统的常规展览中,在高校里,在展厅里,可以看到艺术家们很活跃,他们也试图把居民们当作自己创作的主题,但是居民们从来都不是艺术创作中的主体。当然我并不是说艺术多么厉害,居民就一定要参与进来,而是说,长期居住在一起的人群,不应当处于长久的隔离状态,他们应该真正的共生,交流,增加对彼此的了解。其实黄桷坪作为一个艺术区,人民群众的参与是十分有限的,他们有可能会为艺术家展览提供了装裱、搬运、布展,展厅的维护等服务,但是他们自己在创作中是缺失的。他们也没有机会和艺术家深度交流。

      我们这次的尝试其实是冒险,希望能够让艺术家和居民再一起去打破这种常规障碍,让他们真正的去进行讨论,围绕他们日夜生活的黄桷坪,围绕他们在这个过程中形成的想象的共同体展开讨论和创作。

同时通过短视频平台发布传播出去。

      短视频这种形式,其实是距离居民们最近的、最常见的影像形式了,他们自己也大多在玩抖音快手等APP,所以这种创作方式,以及审美样式,也比较容易帮助艺术家和居民打破沟通的障碍,让他们产生对话。


开幕现场



艺术家王林教授和展览合作居民合影



展览艺术家与现场观众沟通交流











游览现场照——广告车在黄桷坪街道


end

该文章还没有收到任何评论...

后提交评论